国美与9377游戏网是与记者畅聊的一小时中,璧合科技CEO赵征提到的不多几个客户名称中的两个。
不提客户并不是因为客户少,实际上,璧合科技服务的客户有2000家之多。到目前为止,其与百度、淘宝、谷歌、秒针、万流客、腾讯、优酷、新浪等市场上现有的30多家公有exchange均已对接。
之所以不怎么提及客户,是因为在赵征看来,DSP行业最看重的应该是数字。几乎每一次回答记者的问题,赵征都会用一个行业内鲜有人做到的数字作为主要内容。
赵征抛出的第一个数字是"250万"。这个数字是2015年璧合科技70多位员工的人均贡献产值。
这家专注于效果类的DSP公司2013年和2014年销售额分别为3000万人民币、9700万人民币,2015年披露的半年报收入的同比增速超过300%。
依靠有限的人力与较同行更少的花费,成立于2012年的璧合科技不仅在2015年8月成功登陆新三板,更成为全国DSP同行中增速最快的一家。
30%
30%是赵征给出的另一个数字。它背后的含义有两个。
首先,其是指璧合科技一套自有预估算法的效果。
与所有的DSP一样,璧合科技的业务也是建立在一套预估算法之上。只不过,璧合科技使用的预估算法是自有技术,是团队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。"目前,璧合科技的技术部有一半的员工是做算法的。"
这套预估算法的工作原理是:当一个流量产生的时候,会通过exchange实时交给DSP,并告诉DSP这个流量是在哪一个媒体的哪一个位置,由哪一个IP哪一个Cookie看什么网页时产生的。这时技术会判断,所有的相关元素--包括人、位置、地域等的历史表现如何?与这个投放位置尺寸符合、信息符合、定向条件符合的广告共有多少条,历史表现如何?筛选出匹配度高的广告后再看出价,系统会根据预估调整出价排位,最终价高者获得流量。
业内一般借助ROC曲线验证预估的准确率。该曲线值中,0.5代表没有作用,1代表100%准确。璧合科技的预估算法一般可以达到0.86、0.87的比值。在一些流量特别大、投放特别多的位置上,比值能到0.90以上。
对应这种高准确率,这套算法被取了一个很恰当的名字--鹰眼算法。30%就是使用鹰眼算法和不使用鹰眼算法的投放效果差距。
在赵征看来,这套鹰眼算法的并不是一件随随便便就可以掌握的工具,也并不能帮助一个广告公司直接完成"从零到一"的过程。要想将这件武器的威力发挥到极致,必须依托大规模的业务量,才能不断丰富和精准化这个算法。同时,依靠有经验的运营团队用好算法也很重要。所以,人才之外,DSP广告公司真正的壁垒仍然是规模与增速。"用什么样的成本达到什么样的增速与规模,才是DSP广告公司要树立的核心价值。"
(图为,产品截图)
其次是指广告可见性分析。最简单的例子是,很多网页很长,不使用导览条无法看全。如此情况下,处于网页底部的广告并不会被看到,但却被统计为打开过一次。璧合科技提供了一种调节功能,可以尽量选择网页可见部分的广告位给予投放。只此一项也能优化30%的广告效果。
璧合科技现在使用的按照点击付费(CPC)出价的方式,同样是基于鹰眼算法。
众所周知,目前业内绝大部分企业都采用千人成本(CPM)出价,其缺点是只考虑了点击成本,而没有考虑转化成本。CPC出价的好处是,品牌主至少可以在不花冤枉钱的基础上,保证大概的投放效果。
但是,赵征坦言,CPC的质量也有不同。很明显,100个点击带来一个转化和1万个点击带来一个转化,其CPC的价值肯定不一样。所以在CPC出价的基础上,璧合科技推出了最新的OCPC出价,即在优化CPC成本的同时优化后端的转化率,在预估出现点击概率的同时还会预估出现转化的概率。"除了我们,在国内使用OCPC出价的同行,目前还没听说有人在做。"
算法的价值还是要用数字说明。在为9377这个游戏网页投放广告的案例中,璧合科技平均的转化成本在15元~25元。而传奇类游戏的注册成本的行业平均水准是30元~50元。
(图为,AGAIN六大特点)
再以电商投放为例。在服务国美的案例中,璧合科技能给国美带来将近1:10的回报。换句话说,国美在璧合科技投入一百万元的广告,换来的一千万元定单。
实现这一切,就是通过广告投放的方式,即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、合适的位置上看一条合适的广告。这句话说着简单,背后却需要一整套复杂而细致工作。
两大杀手锏
游戏、电商、一部分有效果需求的品牌,还有新近增加的金融行业,是璧合科技主要的业务领域。
选择如此少的领域是因为在投放的策略上每个行业都不一样。
比如电商行业。电商最有效的投放方法是retargeting(定向广告)加个性化推荐,其与游戏广告要关注的数据是天壤之别。必须弄懂一个行业才能服务好一个行业。赵征表示:"璧合科技的战略一定是先守住自己的本业,之后再考虑扩展行业的事情。
深耕是大原则,但是深耕的方式必须领先行业。
在2015年十月中旬,璧合科技发布了自己的自助式广告投放平台。原因是,在2015年沟通直客、渠道和代理商的过程中,赵征发现很多客户的团队提出要自己做优化。
一方面,客户希望能节省成本。毕竟自己操作是可以多留一些利润的。另一方面,品牌其实是希望能够看到完全透明和实时的数据。举例说,当客户把一个项目的KPI交给广告供应商,但供应商怎么做,客户是不知道的。面对广告市场的虚假流量状况,客户想通过自己操作的方式逐渐屏蔽掉不好的代理。其次,品牌方面的运营人员和市场人员越来越专业,出于专业的要求,这些人一定希望自己去控制更多的事情。因此,自助式广告投放平台应运而生。
虽然,自助式广告投放平台推出的时候不长,且一直处于磨合状态,但平台业务增长的速度让赵征颇感意外。目前,该平台已经有二十几家代理商在用,覆盖了几百个广告主,并承担了璧合科技近百分之十的业务份额。"这就证明市场是有需求的。"
移动是璧合科技的另一个杀手锏。
因为,在DSP行业中,PC端业务与移动端业务要求的投放基础天差地别。
"移动要做的是精准投放,所以前期必须得有大量的数据。同时,在移动端,真正的大流量就集中在几个位置上,可选择的位置不多。这个时候就需要对移动设备产生透彻的了解"赵征解释。
所以,2015年11月,璧合科技跟股东之一的科大讯飞合作,建立了合资公司,目的就是利用科大讯飞已有的移动端数据。
科大讯飞是国内最强的语音、语译技术的提供方。新浪、微博、腾讯QQ,高德地图、百度地图这些企业的产品,使用的全部是科大讯飞的语音技术。另外,科大讯飞还有讯飞输入法,使用人群非常庞大。
这两大杀手锏也是璧合科技未来的业务重点。
移动DSP业务开展不到两个月,流水已经相当可观。
此外,璧合科技对DMP产品也有想法,只不过由于处于产品设计的保密期,赵征不便多说,能透露的是"很可能2016年行业内会首次出现独立的数据管理平台提供商"。
刊载于2016年第4期现代广告记者张军
Copyright © 2012-2019 behe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璧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京ICP备12047590号-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002号